生物科学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以独特的学生管理模式,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接力培养模式,突出应用理论与技能的系统训练,强调素质建设、创新思维,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凝聚精神,营造特有的文化氛围,创建系统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性格,生物科学学院积极创新学生管理方面的新模式。
首先,建立了“学院—辅导员(导师)—学生会(党支部)—班级—宿舍”五个层次的管理体制。
学院院长总负责,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总抓手,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两手抓,学生会和学生党支部具体实施,班干部和宿舍舍长深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提纲挈领,全面系统的做好学生具体工作,没有遗漏,不留死角。
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党支部参与学生管理为两大亮点。生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从学生入校即开始聘任,每位老师带教10—15名学生,包括学业指导和人生领航,一直到毕业环节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贯穿大学四年。以导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追求卓越、献身科学;通过导师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生党总支优秀党员在新生入校时即深入学生班级作为助理辅导员发挥作用。学生党员素质高,能力强,又能贴近新生,引导新生尽快融入生科大家庭,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党员作为标杆和榜样又能起学习上的“领头羊”的作用,在同学们中间成为生活的支柱和精神的动力。
其次,构建了心理健康“三级防护”网络,从学生入校到毕业,进行全程心理监护。
一级防护网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及辅导员组成。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完善师生信息沟通渠道,督促学生社团、朋辈心护员积极履行职责。二级防护网主要由心理健康协会干部、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主要是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密切关注同学心理的异常变化,主动及时地向辅导员报告并协助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三级防护网主要由寝室长组成。由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大多发生在寝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密切关注本寝室同学心理变化情况,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生物科学学院通过“三级防护”的心理健康网络筛查少数问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做好学业规划,避免走弯路,为大学生保持健康心态保驾护航。
第三,将管理学SWTO分析法、时间管理方法、心态管理方法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环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能否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SWTO分析法在四个维度上分析外界环境带来的的机会和威胁,结合个人因素的优劣态势,通过矩阵式交叉分析,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心态管理中将认真、快、坚守承诺三大作风和保证完成任务、绝不找借口、乐观、自信、爱与奉献五大准则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活里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生物科学学院的就业情况和考研情况一直走在全校前列,建院八年来毕业生的成长轨迹良好。
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管理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科学学院从突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本科生自2012级开始采用3+1培养模式,前3学年的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兼顾学生的多元发展;第4年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及就业。
首先,在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考虑各专业的特点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精英化、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将基础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场应变能力,拓展学生视野,2013年发起并举办了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实验技能大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师资基础,2014年推动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教育分会在我校成立,发起并举办了第一届山东省医药生物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以上种种与最后一年毕业实习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系统整合”教学模式。
其次,高水平、高档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是“3+1”培养模式推行的基础,学院先后与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考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青岛中仁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协议书,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质的教学资源旨在树立“以人为本,零距离与市场对接”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最后,进一步强化本科生导师制,所有教师必须带教学生,并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工作和毕业设计的制作由企业带教老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均结合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并体现一定的实际价值,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实行“校企共同监管”的教学管理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同时,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推进人才接力培养新模式
人才接力培养模式包括:老生带新生的学习风气接力,实习带就业的培养模式接力,借力助考研接的学历提升接力。新生入校后,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会,学长们将良好的学习经验传递给学弟学妹;进入实习期,企业又接过接力棒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应用环境,继续培养他们;等到他们真正成熟后,又接过接力棒,返回母校,继续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出力。
首先,让老生带新生,建立教学经验交流会、生命之帆科协活动、校友论坛三大载体做好学生学习风气接力。通过诸如四六级英语,考研专升本等各色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班级形成“好学、乐学、会学”的良好学风;依托学院学生的生命之帆科技协会,围绕“生命科学”主题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科技创新方向的老带新;成立本学院校友会,定期组织校友论坛,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新鲜思维,达到“汇聚智慧、分享心得、助力成长”的目的。
其次,将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实习教育相结合,主推实习带就业的培养模式,形成培养模式接力。新生开学即有专业教师深入班级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以良好的心态步入大学生活;后期本科生导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在毕业环节除了一年的实习教育之外,定期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人员、企业高管为学生做就业、创业教育,并开展相应就业论坛和模拟面试,强化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几年,生物科学学院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情况达到40%。
第三,借力考研,达到学历提升教育接力。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就学生的考研达到优先录取协议,借助外力,形成人才接力培养新模式。
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生物科学学院在教育资源及教学经费短缺的状况下,积极探索,形成自己一套特色做法,努力培养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生物科学学院 张忠)
-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
邮箱:sky@tsmc.edu.cn
邮编:271016 电话:0538-6236993